加工
《三针跳动 腕间风云》之自主设计国产机芯的诞生
2024-08-18 07:33  

《三针跳动 腕间风云》之自主设计国产机芯的诞生

国表最开始是从仿制开始的,1955年,仿制瑞士“SINDACO”十五钻三针粗马表的“中国第一表”大部分零件都是通过机床加工出毛坯然后用手工抠制而成。该表在检验时面上平放钟表配件加工,24小时跑慢90秒、面下平放,24小时跑慢60秒。而今天,“SEA-GULL海鸥表”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机芯已经涵盖了“三问、陀飞轮、万年历”三大顶级技术,世界上每4枚手表就有一枚使用海鸥表制造的机芯或成套零件。在国表六十余年的发展中,一代又一代制表师对于机芯工艺的追求,体现着我国历史悠久的“工匠精神”。

第一枚出口手表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天津、上海两地出产的手表都是仿造国外的手表,而仿制品是不能够出口的。于是在1965年,天津手表长厂长杨可能提出了“自行研究设计试制新产品”的想法。

天津“五一”手表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坎坷。国表发展初期,天津、手表两大厂产量不相上下,质量互有高低。六十年代初期,天津受挫于“五一表”的二次改造上。

苏联专家曾来天津协助解决工艺问题,调试进口设备,在专家倡议下,重新按照苏产“基洛夫”手表工艺进行设计。可是,未过多久,中苏关系恶化,专家撤离《三针跳动 腕间风云》之自主设计国产机芯的诞生产品目录,遗留一大堆没有搞完的技术问题,反而使原来的工艺处于半停滞状态,产量高不上去,质量也不稳定。此时,上海手表厂几项经济技术指标开始遥遥领先。

北京表机芯

当时钟表配件加工,上海的刘思仁和天津的杨可能是全国手表业公认的专家,被称为“南刘北杨”。当天津手表从ST1发展到ST2时,产量渐渐落后于上海手表。杨可能副厂长是主管生产技术的,他针对这样的局面提出“把产量让给对方,在质量品种上高人一筹”的方针,集中技术骨干力量抓质量,抓花样品种。

1966年9月,由天津手表厂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制造的新型机械钟表研制成功,这就是“五一表”的升级产品——ST5型“东风”牌手表。从此结束了我国不能独立设计制造手表的历史。

1969年9月,黄天明、朱京蓉参观上海手表厂。

1971年9月,在ST5基础机芯上又增加了其他装置,设计制造出ST5B型日历手表和ST5D型自动机械手表,当年生产了 1773只,使“东风”牌手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其走时质量也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享有“东风万里”之美誉。

1971年3月31日,孙际洲先生(左二)及其家属在天津手表厂参观“东风”牌手表的装配。

由于当时设备有限,没有针对手表质量的检测仪器,如何证实东风表的质量成为一个难题。一天,几位东风表的技术人员来到生产主楼,将一只成品手表从四层楼扔了下去。捡起来之后,这只表依然能够正常走时。质量可靠的“东风表”逐渐演绎为当时结婚的“三大件”之一。

终于,在1973年一款ST5型男表成为我国第一只出口手表。自此,“东风”表以“海鸥”商标进入国际市场。

统一机芯时代

1956年底国家投资900万元,建成了年产24万只手表的“天津手表厂”。随后的十余年间,虽然我国的手表生产数量不断加大,但是造价昂贵。

1970年代初免费b2b网站,我国195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一代人逐步进入婚育年龄。年轻人必备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的市场供 需矛盾日突出。为扩大手表产能,缓解供需矛盾,生产出质优价廉的统一机芯是很好的解决方案。1970年,轻工业部组织各大表厂联合研制“全国统一机芯”。

1970年3月,北京表成立了“全国机械手表统一机芯设计组”,着手设计在中国钟表行业最有影响的统一机芯。当时,“中华陀飞轮之父”许耀南大师时任设计组成员,一同参与了统一机芯的研发。统一机芯的研发对北京表来说是一次组织能力和工厂管理水平的考验,包括技术工艺、生产装备、零件配套的组织管理等等。其间,为实现顺利生产,表厂做了80多副工具车间专用模具,200多种专用量具,200多种刀具,100多种夹具和专用工作扳。至此,许多制表工具由原来依靠进口逐渐转向国产化,这次统一机芯的投入生产也标志北京表完成了一次彻底的产品更新换代,已生产八年的五型手表顺利转产,这也为北京表的专业制表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制表大师——许耀南

统一机芯的基础零件只有109个,比各种专用机芯零件少10%以上。不仅生产成本低,利于提升手表厂家的产量,而且机芯零件加工工艺性好,质量稳定。

1973年时,一块东风牌29钻全钢防震自动日历手表的售价高达200元,而搭载统一机芯的北京牌统机快摆17钻全钢防震男表的售价为120元。

1972年至1975年,全国大部分表厂陆续开始生产统一机芯手表,手表工业进入全国统一机芯时期。1973到1983年的十年间,我国手表厂发展到100多家,手表年产量从782万只增长到5447万只。

然而,统一机芯对于我国手表工业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统一机芯不仅造成国产手表“千表一面”的现象,而且在“多快好省”的追求中,摒弃了零件倒角、洗花、刻字和镏金等工艺,使机芯看起来毫无生气。像1958年上市的上海手表581系列,其机芯水平在观感上十分出色,如今的收藏价值要远高于统一机芯时代手表。八十年代中后期,在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外国表冲击中,国产统一机芯手表渐渐丧失了市场中的地位。(文/张欣然)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如侵犯您的权益或不适传播,请邮件通知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0评